本文为作者于2024年11月30日的田野调查手记,整理于2024年12月3日。公众号链接:田野调查手记 | 对京郊农旅创业团队的深入访谈之二

在访谈中,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对于乡村振兴来说,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流量、如何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创收,是“数字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根据创业团队的经验,以“三农”内容为核心的乡村生话内容创作,虽然总体上来说更容易博取“高流量”,但其流量的关注点主要是创作者个人,“广告”效应也是针对个人IP而言,对在地乡村农文旅产业的帮助微乎其微。因此,“如何正确‘打广告’”对于乡村农文旅产业兴旺乃至乡村振兴,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通过总结发现,乡村农旅线上内容的创作中,可复制、移植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在根本逻辑上:必须以内容为王,追求“精准流量”。从平台付费流、活动扶持流来源的流量,均为“泛流量”,不仅转化率极低、无法有效吸引真正对乡村感兴趣的目标游客,而且会对其它高质量创作内容造成流量精准度的影响。

其二,在核心内容上:需要在视觉、活动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视觉是“第一印象”,需要自然化、乡村化、差异化;另一方面,活动是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收益的核心,既要具备乡村特色,又要链接具体产品(如农副产品、民宿)。因此,庭院经济是提供场景、串连活动、结合文化特色的不错选择。

其三,在创作方式上:需要引入“李子柒模式”,讲好故事。图文、视频创作,皆可以如下方式进行:说明“我是谁”,讲述“我在做什么”,讲出做这件事的经历,并在结尾升华意意义、引发观众共鸣。

其四,在植入方式上:需要通过上述创作方式,将“软广”融入故事。在乡村生活故事中,融入农副产品、民宿等,能有效提升转化率。

其五,在引流来源上:需要通过“矩阵商业”模式,绕开平台限流。由于双十一等活动期间,社媒平台的限流严重,且平台推荐算法规则目新月异,因此采用多主题多帐号、分别单独运营的方式,是避免流量焦虑、获取“精准流量”的重要方法。

微信图片_20241203234437.jpg
图为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乡村内容创作和拍摄过程

从访谈内容总结提烁出调研结论的这一过程,让我们意识到:老一辈实践家所说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是多么的重要。真正的事实、实用的方法,是必须要走入人民群众之中,用深入调研得到的。

而正如我们所得到的结论,就大多数农旅经营者而言,问题并不是“如何获取流量”,而是如何“打造内容”、“讲好故事”,从而获得高转化率的“精准流量”。这正是“农旅数字化”的核心所在。因而,转变模式、更新路径,让流量扶持、对经营者的培训真正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服务,是关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