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
初次接触iSlide是在两年前,为了使用“一键排版”的功能。现在制作PPT时,我能使用最多的当属快速对齐和快速插入图标了,前者为我解决了多元素排版困难的问题,后者为我节省了去浏览器检索下载矢量图标的时间。
不得不说,这些非付费功能确实方便。在两年间,iSlide有过数次更新,却仅有这次的更新抓住了我的眼球,让我对iSlideAI这一新功能好奇。
AI+PPT这一应用,出现时间晚于iSlide,基本在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迎来爆发期后,才开始出现。现有PPT的AI工具主要有:
- AI生成PPT的网站:如AIPPT等,从最早的一句话生成大纲到现在的自适应排版,虽然功能上看似越来越多,但即使是最先进的也不过是在模板上嵌套文字,实现不了预想中的AI绘制图形等,具有一定局限性(虽然对于快速生成PPT这个场景来说,功能完全足够)
- 通用大模型:以ChatGPT为例,它通过GPTs等方式实现了PPT制作场景的模型化,并能调用Python来生成PPT,但功能局限于文字+分点,实际使用上不如专用的AIPPT工具
那么,iSlideAI做到哪一步了呢?
初识iSlideAI

iSlide工具将AI功能入口放在了功能列表的第一位,取代了这一位置上原来的一键优化功能,这一点

不出所料,它努力实现和其它应用类似的,将AI功能集成化,以对话框为最基础指令出发点。
iSlideAI功能拆解
生成
1. 生成PPT
主题prompt → 生成大纲 → 修改大纲 → 选择模板 → 生成PPT
大体功能上与一般的AIPPT应用类似,但以下两点不错:
1.修改大纲的灵活度较高,拖拽组件交互体验不错

- 选择模板时,很惊喜地让我看到了“自定义模板”这一功能,允许通过自建母版实现模板自定义,见PPTAI - 使用我的模板。
2. 生成单页
流程与生成PPT相似,不过prompt多了一个根据内容生成的功能。

“贴近原始文本”和“富有创造力”的prompt倾向选择,也是头一次见到。
优化
1. 替换单页
本质是想做替换单页样式的功能,但局限在于只支持对iSlide生成的PPT页进行修改,即还是离不开模板替换。这一功能本质不是优化,还是生成。
2. 文本优化
分别是扩充、润色、拆分、精简、标题生成、翻译,是常用的大部分文本使用场景。
辅助设计
主要是提供设计需要的资源,但本质是检索库中已有资源。包含插入、使用图示、图表以及模板的功能,可以快速筛选库中的资源。
Summary
并没有带来多少惊喜,iSlide的AI功能依旧是基于传统的大语言模型和模板替换。但它的内置化,使得我不再需要复制到浏览器,就能使用这些整合的功能。不过30点限额,加上39/月的会员成本,使得要想要无限制感的使用体验,需要承担这一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