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极其自律、及其富有动力的人时,我们常发出疑问:这种动力从哪里来?我又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动力?
在传统观念里,大家常把个人动力区分为自驱力和外力。我曾经不经意间用“推力”和“拉力”,来向他人描述我的“驱动力”,说出口时自己也感觉到概念模糊、自我界定不清。
于是,在灵光一现,从动力联想到想到波特五力模型时,诞生了这一篇不成熟的想法。
来源:波特五力模型和钻石模型
波特认为,在每一个产业中都存在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如下左图),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如下右图):

受此启发,取五力模型的“力”来研究“动力”,借助其对于产业外部的观察视角,同时参考钻石模型的横纵向思考模式,对个人这一主体进行分析,形成个人动力的“四力模型”。
个人动力的“四力模型”
1. 推力
来自外界的推力。
其本质是压力,或者说对未来的期望和设想所导致的焦虑(自然联想到《头脑特工队2》中疯狂拨动控制台的焦焦)
推力是现实主义。是迎合他人期望
2. 拉力
来自内心愿景的拉力。
其本质是对未来的期望
拉力是理想主义。是追求内心所想
- 个人定位与竞争环境
如同企业战略与竞争环境一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的匹配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在竞争河流中的上中下游。 - 相关支持性力量
不属于直接的拉力推力,但能直接影响拉力推力的作用过程。它可以是造成正向影响,也可以是负向影响。与个人价值观相关,或者说是感受而生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对于理想物理空间中的箱子做推拉,除水平方向的推拉力之外,垂直方向的压力能够扩大箱子在水平方向所受的摩擦力。个人所受相关支持性力量的影响亦类似。
应用:以个人为例
推力:
- 师者的期望:一路上的为师者,包括但不限于父母、老师、教练等对我的帮助和要求,推动我向他们的期望前进
- 友人的期望:一路上陪伴我的朋友们,对我的认可和鼓励,推动我向他们的期望前进
拉力:
- 家国理想:“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的理想牵引我前进
- 成为榜样的理想:敬仰榜样的同时渴望向他们看齐,从而成为他人的榜样(这很ENFJ)
- 实现自由的理想:在物质充裕上实现精神自由的理想,让我努力向前以争取“选择的权利”→什么是自由?
- 个人定位与竞争环境:
- 动态的定位策略,一方面以外部推拉力改变自我定位,另一方面听从自我中心的引导,从而在对抗中取得平衡。这要求我以“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态度对待自我定位,保持“无限进步”的同时,让明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不是同一个人,但辩证统一”。
- 来自周边人的压力
- 来自曾经同路人的压力:本质是攀比
相关支持性力量: - 与他人合作的成就感:能够减轻前进阻力
- 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能够减轻前进阻力
总结思考
各个力量之中也蕴含层次,具有深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