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奥要面对国际奥委会、各国家地区奥委会、国际媒体、奥运会赞助商、各单项体育组织等成百上千的工作对象,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要完成这项系统工程,级别不亚于完成一项航天事业。

巴黎奥运都结束了,为什么我们还对北京奥运会念念不忘?这一视频探讨了北京申奥一事的坎坷崎岖之路,在听到“系统科学”四个大字时,身为信管人的我为之一颤。

初次接触系统科学系统论,是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上,作为管理科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想到它,就想到钱学森先生的晚年研究成果,想到他对现代科学体系的划分。

兴趣使然,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摘录和阅读,视图从单一的视角,窥探这一神秘又看似遥远的学科。

系统科学的应用——从“两弹一星”到北京申奥

1989年,国防科工委伍绍祖调任国家体委主任,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他,创造性地提出,把组织“两弹一星”运用的系统科学方法移植到筹备奥运会的工作中。这种方法得到了钱学森的高度肯定,为此专门向国家体委写信,说这是一件值得推广的、应该“大书特书”的事。

在钱学森的鼓励下,国家体委成立了“系统科学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从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体育界逐渐兴起了运用系统科学之风,大大提高了我国组织体育竞赛和大型活动的水平,使体育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规划申奥工作最大的好处是“疏而不漏”。用当年北京奥申委执行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说的形象比喻就是,“孙悟空再厉害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北京申奥的总体系统规划

北京奥申委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规划了申奥的全部工作,两次申奥都做了详细的申奥工作计划,从一开始就对整个申奥工作做了系统部署,确定总的目标、方针、策略,围绕申奥成功这个总目标,对整个申奥进行全面规划、设计。

重要方法——计划网络图的应用

网络计划技术最初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是五十年代末从美国开始发展起来的。

计划网络图用时间坐标,采用倒计时的形式,提前进入具体工种。离目标越近,时间间隔越小。倒计时100天、50天、30天、20天、10天等,都规划部署了相应的工作和活动。在倒计时最后的10几天里,时间单位为一天,也就是每天的工作都要作出详细的计划安排。在莫斯科最后投票前几天的日子里,每天的工作计划是以小时为单位进行的部署。

北京申奥的真实材料至今仍未解密。上图为相关学者对于北京奥运会筹备的研究中,绘制的计划网络图示例。

孙大光提到:“网络图作为系统工程的一种方法运用到社会管理中,使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更加清晰、明确,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凭孙悟空怎么跳也跳不出去。”小到一次活动的筹备、一个学校的发展,大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都需要系统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

Discussion

方法不一定能决定成败,但一定影响成败。

看似复杂的方法,实际是许多细分领域的基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管理科学的学科体系以系统科学为三大基础方法之一。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