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践中的任务管理工具,我将它命名为——“S.P-S.L”长短期任务管理矩阵。来源于博主主观臆想,目前仍在测试中。
概述
这一idea从何而来?
一个良好的信息组织系统将有效地支持你当下和未来的工作
这是来自传统的信息组织方法——P.A.R.A的思想。Tiago Forte提出这种信息组织方法,用于对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类型的信息进行分类,将其归类为项目(Project)、领域(Area)、资源(Resource)和档案(Archive)。一个常见的应用如:
在初次接触obsidian时,我便了解到了这种信息组织形式。这样的框架固然可用,但也都存在一个通病,即适用性差,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的所有特定情境。果然,用不了多久我便遇到了特定的情境问题。
特定的情境
想象一下,你站在某个学期末的节点,想要对接下来一个月的假期进行规划,由于假期没有那么多明确的ddl,因此更需要跟踪反馈周期长的任务进度。为了将定量和难以定量的任务,分配给有限的时间区间,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这一工具既可以叫做任务管理工具,也可以叫做时间管理工具。因为我们的思想是:用任务来填充时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留空隙,填充的分母应当是减去空隙时间后的“有效可支配时间”。
模型构成
短期:代表能在任务周期内完成,并且能在周期内显性表现出效果的任务。
长期:代表在任务周期内不能完成,并且不能在周期内显性表现出效果、需要在任务周期外隐性体现出效果的任务。
S:Sleep 睡眠时间
字面意思,代表当日实际处于睡眠、而不是在床上玩手机的时间。
SS:ShortTerm-SelfImprovement 短期自我提升
如:考驾照、健身
LS:LongTerm-SelfImprovement 长期自我
提升
如:阅读、观影
P:Pleasure 娱乐时间
代表自我提升和项目任务之外
SP:ShortTerm-Project 短期项目
如:某个竞赛
LP:LongTerm-Project 长期项目
如:学习AI绘画
应用场景
就以上讨论,我能想到该模型(数据科学后遗症)工具的可能应用场景有:
- 短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