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30,本站第一篇博客发布,自此我开始了半个多月的个人博客内容产出探索,至今累积了4w以上或成文、或零零碎碎的文字。站在本站第一次面向私域开放的时间节点,我再来回头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写博客?
从意义角度的思考
一方面来说,博客首先是提升自己认知能力的工具。这也是对所谓“费曼学习法”的实践,即“教会别人一个知识,才算自己学懂了这个知识”。作为信管er,技术学习者,这正是技术博客的来源。
另一方面,面对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性格,适合交流的话题是不同的,在交流的时候需要考虑另一方的个性情况,这会带来额外的心智负担。线下面对面聊天的方式,有时无法完全解决我们与人交流的需求,于是生活博客出现了。
因此,个人博客至少有以下的意义:
- 实现异步交流,区别于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这对于半个INFJ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结合生活博客的功能,从而代替朋友圈。增加的网站入口也是一层门槛,让阅读者主动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而不会增加我的分享打扰他人的负担。
- 相比于朋友圈,自主构建生态从而支持技术博客。诸如网页渲染markdown格式的文章,能够极大便利技术博客的撰写表达。
从内容分类角度的思考
半个多月以来,这里积累的内容类型主要包括:
生活博客:是多媒体赋能的电子日记,目的是记录想法、留存感悟,给自己也看也用于分享。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 Daily:生活日常,来源于当日经历,一切所见所感
- Perception:个人视角的感悟,来源于一切人类创造,如电影、音乐、纪录片等 Perception | 把每次相遇当做人生最后一次相见
- Idea:一闪而过的点子,包括但不限于待解决的问题、待验证的假设、待实践的方案
技术博客:是向内容产出者的尝试,目的是记录技术探索过程,积累经验用于“增援未来”(类似于记笔记,观点来源于《笔记的方法》),亦为互联网开源事业做微不足道的贡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 技术探索历程:如本地化AI绘图(秋叶SD)折腾日记
- 基于专业视角的思考:AI时代,如何学习开发技能?——基于信管学生视角的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两者并不严格意义上区分开,生活博客也可以是记录专业方面的思考,技术博客也可以是由日常感悟延伸探索而得。比如 Daily | 产品经理与全栈工程师。
Discussion
在从小到大的被教授的写作之外,探索“不限字数”“不限体裁”的自由写作。这些文章既是面向自己写,也是面向被分享者写。
那么,写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思考这些是为了什么?也许,思考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意义,不如先写下去,“持续自然记录,意义自然浮现”(来源于《笔记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