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首先感谢@秋葉aaaki 秋叶大佬的无私开源!
本来不打算本地化AI绘图大模型,因为我的荣耀续航本不仅配置低下,而且“年老失修”(指的是系统重装计划迟迟未能上马)。但为了画个新的头像,也是翻遍了全网Web的AI绘图服务,令人依旧是不甚满意。还要感谢自己,在选购笔记本时,富有前瞻性地购买了带2050Ti独显的版本,刚好卡在本地SD模型的最低配置要求上。
那么,开始折腾吧——
北京申奥要面对国际奥委会、各国家地区奥委会、国际媒体、奥运会赞助商、各单项体育组织等成百上千的工作对象,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要完成这项系统工程,级别不亚于完成一项航天事业。
巴黎奥运都结束了,为什么我们还对北京奥运会念念不忘?这一视频探讨了北京申奥一事的坎坷崎岖之路,在听到“系统科学”四个大字时,身为信管人的我为之一颤。
初次接触系统科学、系统论,是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上,作为管理科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想到它,就想到钱学森先生的晚年研究成果,想到他对现代科学体系的划分。
兴趣使然,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摘录和阅读,视图从单一的视角,窥探这一神秘又看似遥远的学科。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乐乐意识到将一切“不好的”回忆丢之脑后是不对的之时,发现一切好的、不好的回忆(或者说“经历”)都涌向信念池,构成了我们信念的一部分,从而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这正是说:一切我们所经历的,都在塑造自己。人生的幸福与苦难,于我们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们塑造出完整的自我。
影片末尾还有一个令我有所感触的细节:当主人公稍有缓和,多元的回忆构成了新的信念树后,控制台指引着乐乐前往操控,而不是乐乐主动去操控控制台。这说明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将情绪“为我所用”的过程,从而代替了“情绪控制自我”的情况。